根据世界银行集团的一份报告,中国需要17万亿美元的投资来实现其净零目标并过渡到低碳经济。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威胁着中国人口密集且经济上至关重要的低地沿海城市。中国正经历着海岸侵蚀、咸水入侵、风暴潮和沿海洪水。
世界银行的报告说,如果不减轻这些影响,中国最早可能在2030年经历0.5%-2.3%的GDP损失。
这份题为《中国国家气候与发展报告》(CCDR)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为实现其国家承诺并在2060年达到净零排放所需的各部门基本变化。
报告强调了此事的紧迫性,原因有三:

1、通过市场改革和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加速电力部门的转型
在一揽子政策下,应当有一系列的气候行动。最关键的行动是在2030年前将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能力扩大到1700吉瓦。
这要求中国在2030年前每年增加高达120吉瓦的太阳能和风能容量。这是2016-20年期间年平均数的1.5倍,比2021年的容量多20%。这项建议还要求通过投资储能来加强可再生能源的整合。这涉及到推进公共运输以外的电气化,包括私人和商业车辆。它还要求通过私人投资扩大充电基础设施的规模。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在总车队中的比例不到2%,而且集中在最大的城市地区。因此,所有类型车辆的电气化对于交通部门的去碳化至关重要。CCDR还建议为较难消减的部门促进替代低碳燃料的技术开发。潜在的替代品是绿色氢气和氨气,尽管它们在商业上还不可行。为了使工业部门脱碳,中国必须更加重视循环经济的机会。这样做将降低排放强度,并帮助克服材料供应瓶颈。3、加强农村景观和城市地区的气候复原力和低碳发展水平中国的城市在实现净零排放和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密集、连接良好、以人为本的城市创造条件,对气候有利。此外,城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可以提高气候的适应性,同时使城市更加宜居。NbS的例子是利用风的冷却来处理城市热阱,并创造综合的绿色城市空间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有可能通过NbS每年至少减少7.68亿二氧化碳当量。4、利用市场来推动经济范围内具有成本效益的减排和创新模拟表明,到2030年,较高的碳价格上升到每吨碳50-75美元,可以帮助中国减少约15%-20%的排放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国必须加强其排放交易系统的设计,预先宣布年度排放上限的减少。这将使投资者在今天的投资决策中考虑到未来的碳价格上涨。将目前电力行业的排放交易系统扩大到其他高碳行业,如钢铁和水泥,并逐步过渡到绝对排放上限也很重要。管理风险包括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社会安全网。这也可以确保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无缝调整。一些可以帮助降低调整成本的行动是:
由于中国是低收入经济体基础设施融资的最大来源,采用气候友好型投资做法将扩大全球影响。这就需要鼓励中国的贷款人(如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采用清洁融资原则--“赤道原则”。他们还必须逐步取消对煤炭和其他碳密集型基础设施的融资。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道路上应该采取的关键步骤。但鉴于其中的不确定性,这些政策及其影响需要长期的监测和调整。